近几年,茶庄如雨后春笋似地多起来,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据了解,仅北京就有大大小小茶庄6000多家。然而,日前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在抽查中发现,1998年茶叶抽样合格率仅为25.7%,人们不禁要问——
据国家技术监督部门公布的抽查结果,1998年茶叶抽样合格率仅为25.7%。虽然这个数字不能完全代表全国的真实情况,但却也从一定程度上表明问题的严重。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在最近召开的二届三次理事会上,就茶叶质量问题进行专门研究。茶叶质量开始引起有关专家和广大消费者的关注。
据了解,造成目前茶叶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是茶叶经营过于分散,茶叶行业缺乏有效管理。
一是在茶叶种植上。目前茶园大多为茶农个人承包经营,茶园的管理水平、技术水平、投入资金差别很大,以致原料生产规格不齐、整体品质下降。另外,有的地方茶园病虫害较以往严重,个别茶农对所用的农药没有进行合理选择,导致农药残留量逐年上升。
二是在茶叶加工上。国有大中型茶叶企业迫于困境,有的陷入停产、破产的境地。大量乡镇企业和个体企业开始纷纷上马,这些新发展的加工企业从自身利益出发,大多质量管理意识不强,企业缺乏应有的生产技术,无质量检验和质量保证。
三是在茶叶经销方面。茶叶经营继续向小规模、分散的方向发展。茶叶企业大多为个体企业,有的大型商场以联营的形式,直接把柜台出租给茶叶经销者。这些销售企业中有不少企业对茶叶知识不了解,没有专业技师和检验人员,不能把好质量关,导致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与此同时,茶叶的管理体制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目前,茶叶管理还延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模式,即农业部门管生产,供销总社管收购、加工,外贸管出口,各管一段质量,没有一个统一机构对行业进行协调和管理,茶叶流通协会在这方面虽有一定权力,但它作为一个民间团体,力度有限。同时,从1996年底起,茶叶价格开始放开。管理分散与价格开放的矛盾给不少茶叶企业留下很多可钻营的空子,行业基本处于无序竞争状态,因此也就很难从根本上改变茶叶质量状况。
近几年,茶庄如雨后春笋似地多起来,尤其在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大城市,据了解,仅北京就有大大小小茶庄6000多家。茶庄多的现象除了体现都市人的休闲品位,说明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外,恐怕还会得出一个“卖茶有赚头”的结论来。
有人说,茶庄多了,购茶方便了,但茶价却反而上涨了。据调查,茶价上涨并非质量越来越好,而是大多茶庄低价进货、暴利经销的结果。市场上销售的600—800元一斤的高级茶叶,进价仅为200元左右。据一位茶庄经营者说,经销茶叶有赚头,每天能卖出百元以上的茶一公斤,茶庄经营费用就挣回来了。大连一位茶庄主花38万元租房专营茶叶,两年后,又到北京投资100万元还是经营茶叶,茶叶获利由此可见一斑。
这里除了有茶叶价格不受约束的因素外,一些不法经营者以次充好,掺兑名茶的现象较为严重。他们购进各种精美的包装盒和散装茶,搞起了二次加工,将几种价位不同的茶叶掺兑在一起。一位离休老干部在一家茶庄花600元买了500克名茶,竟从中分出了三个等级四个品种的茶叶。据知情人介绍,所谓的加工就是掺兑。有的茶庄利用消费者对茶叶知识不了解的弱点,通过在大量的低等茶叶中添加点好茶,再起个好听的名字,就能卖个好价钱。茶叶市场价格放开后,茶叶优劣的标准很难掌握。一般市民根本分不出茶叶的级别来,对价格就更不清楚了。经销者格外加个百八十元根本看不出来。过去规定的一、二、三级茶叶批发毛利累计不超过50%的规定,现在根本不起作用了。
以次充好的现象不但体现在销售环节上,在生产领域也存在,这与目前茶叶分类上没有严格的标准是分不开的。就拿碧螺春来说,正宗的碧螺春只产在江苏吴县的东山、西山一带,地域非常有限,那里一支茶株有4万到6万个芽头,也就等于每一株都要人工采摘4万到6万次,而且只能在清明前后采摘。再如西湖龙井茶只产在西湖周围的梅家坞、龙井村和狮峰一带,产量很少。类似这样产量有限、加工精致的茶叶除做出口商品或国家礼品外,在国内的售价每斤也不超过2000元。但眼下市场上叫碧螺春或西湖龙井的茶多得不胜枚举,而且每家店都称自己是正宗的,价格与正宗的也相仿,有的加工稍微好一点的甚至超出正宗的价格。
茶叶的消费需求量递增与茶叶质量下降的矛盾大大滞缓了我国产茶业的发展。如何提高茶叶质量,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西端认为:
首先要从源头抓起,当前茶叶质量中最严重的是农药残留问题,农业部门,特别是茶叶主产区的地方政府,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茶叶中农药残留量。要教育茶农禁止在茶叶上使用有害农药,农业科研部门要加强对病虫害预报工作。加工企业要把好原料收购关,及时了解原料基地的农药使用情况,不收农药超标的原料。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要与茶叶主产地的技术监督部门挂钩,对当地农药使用情况、农药残留情况进行跟踪检查;
其次要加大对进入市场的茶叶监督检测力度,扩大抽查监测面,在重点产茶区和主要销售区建立茶叶质量检测站。尤其要狠抓茶叶流通领域,由权威部门检测把关,比如上海华联超市将所有上柜销售的茶叶全都送样至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检测,合格的才卖,不合格的退回去。把住了流通关,种植、制作等质量关不管自严。鉴于一些商场的承包柜台茶叶质量问题严重,应抓紧整顿出租、承包、联营柜台,倡导茶叶专营、自营;
第三要建立和完善茶叶标准体系,加强对茶叶生产、经营人员的技术培训。要赋予行业协会更多引导市场、监督质量、开展行业自律等方面的权力,以保护行业的有序、健康发展。
此外,要鼓励开办大型茶叶批发市场。大型茶叶批发市场因其产品集中、销售公开等特点,是制止当前茶叶以次充好、无序竞争的有效办法,无论是经营者还是消费者在这里都可以通过比较买到相对货真价实的茶叶。
茶叶方面有关专家指出,当前茶叶质量下降虽是事实,但绝没有到“不能饮”、“不敢饮”的地步,饮用者无需谈茶色变。
虽然目前茶叶市场基本上还是供大于求,但有关人士预测,在1997年和1998年茶叶消费逐步升温的基础上,1999年茶叶消费总体继续看好。茶馆数量进一步增加,北京预计将超过200家;茶馆功能中的商务功能、休闲功能和培训功能将得到加强。其次,茶产品的花色品种将更加丰富,名优、高档茶产品和实惠型大众茶产品将更好销售,中档茶产品份额将减少。台湾和外国茶业公司的产品和资金将更多地进入国内市场,尤其在一些大城市可能会形成一个茶叶消费的小高潮。